近日在新聞看到「爭生存權 泰緬孤軍後裔今陳情」等相關新聞
,想瞭解其中的歷史背景脈絡,為何有這樣的族群產生,謝謝!


1950年,解放軍向雲南國軍殘餘軍隊發動進攻,國軍第八兵團8軍237師709團的2000多人,在團長李國輝的帶領下越過中緬邊界進入緬北。與譚忠率領的第8兵團第26軍的93師278團1000多人會合。
就在小猛棒這個地方,李國輝和譚忠決定把兩支部隊合併起來,成立“中華民國復興部隊”,李國輝出任總指揮,譚忠任副總指揮,他們修好電台,和台灣取得聯繫,不料台灣方面的指示卻是:“你部自行解決出路。”於是,這支軍隊便脫離了國民黨,成為一支“孤軍”。

  
這支國軍殘兵部隊在緬甸,一開始與台灣斷絕聯繫,經濟自然發生困難。後來有些緬甸商人在運貨途中飽受匪患之苦,向緬甸政府求助,得不到理睬。有人就托關係來找國軍殘兵,李國輝他們正彈盡糧絕之際,一口答應下來。在途中,自然再次遭到土匪攻擊,國軍殘兵雖敗,裝備卻還精良,美製衝鋒槍,卡賓槍那裡是烏七八糟的土匪隊伍所能抵敵?幾戰下來,土匪隊伍被打的落花流水。商人的貨隊得以安全保存。有了良好的開頭後,一發不可收拾,附近的商人都紛紛接踵而至,李國輝等也乾脆做起了鏢局的生意。有了經濟來源後,殘兵部隊逐漸在緬甸邊境站住了腳,他們修建了軍事基地,開始訓練叢林戰以求生存。

國軍殘兵人數雖少,然而名氣日大,也引起了緬甸政府的不安。不久政府的最後通牒送到,要他們10日內撤出緬甸。撤了你說去哪裡?難道回中國境內送死? !李,潭自是拒絕。政府軍遂至,不想不知是緬甸政府軍太腐敗,還是國民黨殘兵天生就是叢林戰高手,緬政府軍竟然被打得一敗塗地。國民黨殘兵連戰連捷,以至於緬甸政府不得不很快與李國輝簽定了和平協議。幾經討價還價,緬甸政府同意李國輝率部轉移到靠近泰國邊境的猛撒。國民黨“復興軍”在緬甸正式成立。

消息很快傳到台灣,老頭子在與共產黨作戰中早已輸到麻木,現在突然聽到有此英勇之師出現,自是吃驚不小。他覺得這正是培養力量反攻大陸一絕佳良機。二話不說,立刻召來了李,譚二人舊上司李彌,“為什麼把這樣一支會打仗的部隊扔在緬甸?!”大罵之後,蔣介石又封李彌為“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和“雲南省政府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命令他返回緬甸,召集部隊。 1950年秋,李彌打扮成馬幫在泰緬邊境的一家小布店會見了李國輝,責令他交出指揮權,李國輝從此淡出歷史舞台,李彌開始大權獨攬。金三角的“小李(國輝)將軍時代”就此結束,“老李(李彌)將軍時代”開始了。

李彌的目的自然不是單與緬甸政*府對抗,他的願望是“反*攻大陸”,乘復興軍之勝,士氣高漲之機,1951年3月發動了“反*攻雲南”的軍事行動。他的軍*隊一度佔*領滄源、耿馬、雙江、瀾滄等縣。但隨後解放*軍發起反擊,李彌軍全線潰退,只得又逃回緬甸。

“反*攻雲南”的軍事*行動雖然失敗,但李彌卻得到了台灣和美國方面大量的援助,他的勢力範圍迅速擴展,北到密支那,南抵泰國清邁府,東達老撾山區,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超過台灣將近7倍之多!隊伍也迅速增至3萬多人,除從大陸逃出來的原國*民*黨官兵、舊政*權人員外,連盤踞山頭的土匪、土司武裝也紛紛前來依附。為了便於台灣空投,李彌在湄公河西岸峽谷中還修建了一座簡易機場——江臘機場。蔣經國在擔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時,也曾從台灣秘密飛到江臘機場,視察過李彌的軍隊。

後李彌將復興*軍分為兩部分,分別設置在緬北2處(抱歉,具體地名忘記)為遙相呼應,以抵禦*政*府軍的進攻。 1953年3月政*府*軍果然捲土重來,發動了第二次大規模的圍剿———“旱季風暴”。這是金三角歷史上最大的戰爭。 3萬餘名外國僱傭軍(主要由來自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部落民族廓爾喀兵團和來自緬北的克欽土司在軍組成)在英國籍指揮官丹尼斯上校的率領下將復*興*軍基地圍得水瀉不通。李彌指揮左翼部隊沉著應戰。但畢竟兵力相差較為懸殊,情況愈來愈危急,復興軍內部有人建議投降,李彌怒:“誰再提這2字老子斃了誰!”又戰數日,正當快崩潰之時,譚所率右翼部隊已消滅所應付之敵,趕來增援,前後夾擊之下,僱傭軍遂潰不成軍,英國人丹尼斯上校自殺身亡。此役令國軍殘兵再次威震全緬。

政*府見打不跨國民*黨*殘兵,只好採取“和親”方式進行撫慰,緬甸許多有名的土司,政府要人紛紛將復興軍軍官招作女婿。例如參謀長錢運周成了大土司刀棟西的乘龍快婿。這使得李彌更加得意不可一世。



參考資料
网络